一年一度的“雙11”大促又要來了,中通快遞率先打響了“雙11”快遞漲價的第一炮。
根據中通快遞最新發布的一則“關于旺季高峰應對預案的告客戶書”,稱將從2019年11月11日起調整快遞費用。
其他快遞跟不跟
中通快遞在“告客戶書”中稱,為了確保旺季期間快遞服務安全、平穩,保持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應對旺季場地、運輸、用工等費用的上漲,將從2019年11月11日起調整快遞費用。具體調整幅度由當地服務網點根據總部指導建議并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實施。
對于選擇在這個時間點進行調價的原因,中通快遞方面表示,由于快遞行業進入旺季,據預測,今年“雙11”快件量仍將延續大幅增長態勢,全行業將面臨空前壓力和嚴峻挑戰。旺季期間,快遞公司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從而保障高峰期間的平穩運營以及維護服務品質和客戶滿意度。此外,場地、運輸、用工等費用也會相應上漲,因此,中通快遞經過綜合考量后主動調整快遞費用。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 2018年“雙11”期間,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郵(快)件18.82億件, 同比增長25.8%。11月11日當天處理量達到4.16億件,是日常處理量的3.2倍。
因此,近年來,包括中通快遞在內的“三通一達”基本都會在“雙11”前夕進行價格調整,此次打響漲價“頭炮”的中通快遞就已經連續三年在“雙11”前發布漲價信息,預計其他快遞公司也會陸續跟進。
終端價格漲不漲
不過,記者也發現,從過去幾年的實際情況來看,盡管幾家民營快遞在總部層面都發布了“調價宣言”,但旗下很多網點對終端消費者的快遞運費并沒有多少上漲。
為什么總部都宣布可以調價了,消費者實際需要支付的遞送費用還沒有上調呢?這與中國特色的快遞企業定價模式有關。
據記者了解,以加盟制為主的“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總部并不制定最終的運價,而是向旗下的加盟企業收取面單費、中轉費、派送費等,以此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加盟商數量越大,遞送量越大,總部銷售的運單就越多,獲得的收入也就越多。
各地的加盟商才是真正對快件遞送的成本和價格負責的一方。他們要自行購買車輛,招聘員工或者將下屬的站點分包。因此消費者一般看到的快遞價格,并不是由總部制定,而是各個地方加盟網點自行確定。一些網點甚至還把定價權下放給了旗下站點的承包商,只要有得賺,承包商也可以再跟顧客討價還價。